找到相关内容31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研究生考试唯识试题

    、《摄大乘论 》 ⑷、《成唯识论》 5、《瑜伽师地论﹒真实义品》的四种真实,____,是大乘初地﹑声闻第四的境界,即已断烦恼,已了生死。 ⑴、世间极成真实 ⑵、道理极成真实 ⑶、烦恼障净智所成真...】论     ⑴、《瑜伽师地论》 ⑵、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 ⑶、《摄大乘论 》 ⑷、《成唯识论》   5、《瑜伽师地论﹒真实义品》的四种真实【⑶】,____,是大乘初地﹑声闻第四的境界,即已断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0068620.html
  • 无法可忍是名忍辱 我的逆增上缘

    弟子中有一比丘虽因坐禅持戒而证得四禅,然以生起增上慢之心,而妄自以为已得“四”。即在得初禅时,谓是初果须沱洹;得第二禅时,谓是第二果斯陀含;得第三禅时,谓是第三果阿那含;得第四禅时,谓是第四阿罗汉,...

    佚名

    |忍辱|嗔恨|降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2213243223.html
  • 法相名词及佛教常识

    法)。 69、有为法:是因缘造作的世间法,有烦恼,不能清净。 70、无学:声闻乘四中,前三为有学,第四阿罗汉称为无学。(修习戒定慧,进趣圆满,止息修习,名为无学。) 71...(谤因果,坏善事),(四)见取见(非),(五)戒禁取见(非因计因)。 50、六根本烦恼:贪,嗔,痴,慢,疑,恶见。 51、十惑:贪,嗔,痴,慢,疑,身见,边见,邪见,见取见,戒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441326.html
  • 声闻僧与菩萨僧的区别

    生于色或无色界,故称不来或不还。   □又作极果、无学第四。指已断尽色界、无色界一切见惑、修惑,而永入涅槃,不再有生死流转的阶位。阿罗汉果者是声闻四沙门中,最终的理想境界,已超出三界,四智...三种。本课主要介绍“声闻僧”与“菩萨僧”。   狭义的声闻僧是指佛世时的出家弟子,他们听闻佛陀教法,了知世间幻化无常,由此而彻悟四圣谛,修小乘□戒定慧,以解脱生死烦恼,进而证得阿罗汉位,脱离三界,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343787.html
  • 道绰和迦才对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的比较及其伦理意义

    、不退堕,修行的效果包括道德品质能够永远保持下去。  修行位能否恒久保持,在佛教史上曾经是激烈争论的问题。小乘佛教不同部派对于四沙门的退转情形有不同见解。其中,说一切有部认为初果必不退,后三果则可能退转。经量部主张四之初后二不退,中间二可能退转。大众部及化地部皆以为前三有退,第四无退。这种争论影响了大乘佛教的思想。与小乘佛教相比,大乘佛教更强调信仰的力量。在修行位问题上,大乘佛教更...

    曹晓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5564198.html
  • 佛教名词常识

    圣智所证的真理,没有因缘的造作。即断了烦恼,证得清净自在的理法(又名无漏法)。 69、有为法:是因缘造作的世间法,有烦恼,不能清净。 70、无学:声闻乘四中,前三为有学,第四阿罗汉称为无学。(修习...执断之见),(三)邪见(谤因果,坏善事),(四)见取见(非),(五)戒禁取见(非因计因)。 50、六根本烦恼:贪,嗔,痴,慢,疑,恶见。 51、十惑:贪,嗔,痴,慢,疑,身见,边见,邪见,见取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4976446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释义九

    无学位。菩萨里面还有一些要学习的,七地以前的菩萨还是要学的,称有学位。不管是初果、二、三、四、或者是菩萨七地以前有学位的,这些都不能称为果极位尊,已经证到菩萨八地不动地,或者是小乘的第四位...、多、胜。“大”是果极位尊,就是已证得小乘极高极尊的阿罗汉。如果还在须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等阶段的行者,那么小乘三果尚不可称为“大”,到阿罗汉又有很大的成就,那才是大阿罗汉、大比丘。在小乘七种学人中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5181532.html
  • 阿罗汉

    声闻四之一,如来十号之一。指断尽一切烦恼而得尽智,值得受世人供养的圣者。后世多用来指称声闻弟子之证得第四位者而言。又作阿卢汉、阿罗诃、阿罗呵、阿啰呵、阿黎呵或遏啰曷帝,译作应、应供、应真等。《...)死后,生到上界,圣道现前,到了‘断惑究竟’净尽的时候,就证第四,‘名’为‘阿罗汉’。阿罗汉也是梵语,译义是‘应’。意思说︰这是真正应受人天供养的圣者。或译为“无生”、“杀贼”,是说︰到此阶位,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21739447.html
  • 光亮说佛珠

    小乘修行四向四的二十七贤位,即前四向三的“十八有学”和第四阿罗汉的“九无学”。  二十一粒,是表示本有十地与修生十地和佛果,或表示十地,十波罗密和佛果。  十八粒,意义与一百零八粒同,为携带方便,...遍,便可彻底挣脱生死铁链的束缚,脱离生死苦海,证得阿罗汉位,从此便进入圣人的行列。  使者回国后,将佛的开示原原本本地转告了国王,国王很是兴奋,连忙安排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连夜赶制了大批的佛开示的念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1558326.html
  • 教下的开悟(上)

    如果有那样的层次的话,那就成了有分别了。见道是很快的,就在无分别智现起的极短暂瞬间证入,四谛现观当下全俱。 见道的前十五刹那为“预流向”,第十六刹那证“预流果”。小乘立四第四是阿罗汉。...自己一定能如释迦在菩提树下得到开悟,如是因,如是,“彼人也,我亦人也“,不要怀疑自己。同理,如果不发心,没有为解决人生问题争取开悟的趣向,没有因,怎么会有?那就一辈子也难以开悟,或者说永远不能开悟...

    贾题韬

    |禅宗|开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17565910187.html